醉人的江蟹生


“江蟹生”是温州传统的冷食。用于家庭,只是普通的“酒”菜,搬上酒宴,便成上等冷盘。
“江蟹生”是土话,应称为“醉蟹”。究其踪迹也颇为久远,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新石器时代,那时的东瓯土著以碰海为生,以鱼为食,喜欢将海鲜用盐一抹,放在陶罐中腌制一两天,然后取出直接入肚。春秋变换,日久天长,吃生食就成了温州饮俗中的一大特色。在温州,生食可以报出一大串来,诸如“鱼生”、“虾生”、“虾蛄生”以及“盘菜生”、“豆腐生”等等,然所有生食中唯这“醉蟹”的味道最令人叫绝。虽然其调料离不开酱醋酒以及味精类,但腌制出来的口感总是比生食类要略胜一筹。
“江蟹生”只是温州市民的家常菜,通常在秋高菊黄蟹肥之时,到菜市场买两三只新鲜梭子蟹,虽然已不再活蹦乱跳,但更适合“生醉”。主要配料为生姜、葱、味精、白酒、白糖等,吃起来不粘壳不带腥,撅嘴轻轻一吸,蟹肉便脱离蟹壳滑入口中。家制“江蟹生”虽不上台面,但家家有本“制蟹经”,有喜欢加酱油的,也有专弄白盐的,有撒十三香的,还有单放五香粉、洒点儿白酒或以米醋浇拌的。几百年过来,至今也确实列不出个标准的配料清单。
在“醉蟹”中略胜一筹的,当属阿外楼的“江蟹生”。自上世纪80年代阿外楼推出家制“江蟹生”后,温州城内人家、酒馆里的“江蟹生”顿然失色。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“到阿外楼吃江蟹生”竟然成了食客们的一句口号。
说也奇怪,不就是十只脚的梭子蟹吗,无非是弄些调料腌制一下而已,可无论你怎么照葫芦画瓢,就是搞不成阿外楼那种口味来。当然,个中原由谁也明白,那配制秘诀,可是人家辛苦摸索出来的秘方,如同风靡全球的可口可乐,你想照搬,顶多也只能搞成个“非常可乐”罢了。不过事实上,今天温州城内的其他一些酒店,差不多也能将“江蟹生”弄得像模像样,说“差不多”,也就是快要等同的意思,就像那个戏曲中“变脸”什么的,别说偷,人家也能从中悟出点名堂,毕竟只是上百种菜肴中的小菜一碟嘛,哪能那么邪乎!

(2007.12.28《温州日报》/相国)